找到相关内容32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量理宝藏论(四)

    谓彼实有之定义,非增益之相之说法。此不应理。所作性:谓以何种因缘之作用,观待于作者。若诠说「实有」,唯仅不观待于因缘骄矜自满以为实有故。  陈述观待与否之后,观待作义者,而设立观待者,应不了知量论之旨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5838220.html
  • 因明喻支

    日初出时,得见城楼宫殿行人出入,日转高而转灭,此城但可眼见而无有实,无智之人见我及诸法,淫嗔心起,四方狂走,求乐自满,颠倒懊悔。若以智慧了知无我无实法者,则颠倒想息。  ⑦梦喻(梵Svapnaupama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4638693.html
  • 札嘎仁波切著:山法宝鬘论(一)

    回向财物等也是理所应当的事。而心怀骄傲自满的情绪,这显然是愚昧无知的表现。  生活简朴不杂世法  为了能化缘到一点点苦行时所需的饮食财物,而去城中向素昧平生、互无交往的施主化微量的小麦青稞等粗粝之食,...、庸庸碌碌、无所事事恶贯满盈的人呢?假设能经常如此内省自己的过失,那么自相续中的贡高我慢、骄傲自满的情绪就会崩溃瓦解,也不会对好朋友轻视怠慢。  如果发现道友的缺点毛病,也要如此想:我的这位善良仁慈的...

    札嘎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3342027.html
  • 札嘎仁波切著:山法宝鬘论(二)

    呢?依靠赞叹与名声会助长骄傲自满、自高自大、自以为是的心态。随着人们对自己的交口称赞、名声的辗转相传,成群结队的施主、弟子等便会趋之若鹜密密麻麻地聚集在自己的面前,到那时,也许会丧失自己的一切善法,...

    札嘎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3442028.html
  • 阿姜查:森林中的法语(五)

    实质的内涵。如果你随着现象起舞,那么当你看见鸭子时,它可能会变成鸡,而鸡则可能会变成狗。这会让你非常困惑,并且没完没了。”  “专注于生起的现象,并看着它消失,但是不要以为它就此结束了,不要自满,”他...

    阿姜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2142081.html
  •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(六)

    慢结(骄傲和自满)  九、掉举结(兴奋和好奇)  十、无明结  初证预流果者于他首次见法时,可以完全断除最初的三结。一来果者减弱其它结的束缚,不还果者断除前五结。阿罗汉果则完全免于染污,不受后有,断尽...

    杰克·康菲尔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242096.html
  • 耕云书笺(二)

    而不观,不观而观,你那些问题根本不存在了。年来目力不济少作详答,大概答覆如上,应该是可以了。  九、你那些感受,可以说是“正受”,是非常好的。但如执着它、自诩、自满或横生分别疑虑,那就不妙了。  这事...

    耕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4542111.html
  • 禅宗故事(一)

    窘迫、国力衰退的原因。  梁武帝曾经视自开堂讲解《般若经》与《涅盘经》(注一),并且深深以此为傲。因此,当他会见远从天竺(印度)来到中国的菩提达磨(达磨祖师)之时,不免露出一种得意自满的神情。当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5242114.html
  • 禅宗故事(二)

    达到开悟解脱的境界而感到非常得意自满。直到一次偶然的机缘下认识了信州饭山的正受老人(道境慧端,一六四二——一七二一),才慢慢地从参禅之中了悟自己的慢心并加以彻底反省改过,终于如实地达到大彻大悟之境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5242115.html
  • 儒家修养论今说*

    变化气质是与能否虚心互为表里的[20]。由此看来,儒家所讲的“气质”含有某种贬义,是与心浮气躁,骄做自满等习性联系在一起的。所以,儒家强调的“变化气质”,如果从正面来讲,主要是指的涵养与意志等方面的修养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3142648.html